【高端访谈】彰显“国资基金”责任与担当——专访首钢基金行政总裁沈灼林

最新信息

【高端访谈】彰显“国资基金”责任与担当——专访首钢基金行政总裁沈灼林
2022-10-26 15:07:00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闫鹏)首钢基金从诞生至今已十二个年头,管理的资产规模从最初10亿迈入千亿元大关,是北京市政府出资的产业基金第一大市场化管理人。一路走来,首钢基金发展的密码是什么?新华财经记者近日专访了首钢基金行政总裁沈灼林。
  以“责任投资”为发展己任
  作为北京市政府和首钢集团共同设立的综合性资产投资管理机构,首钢基金从诞生之初就具备浓厚的“国资背景”,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重要的使命之一。
  2011年,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首钢基金的前身京西创业应运而生,管理的首期基金由北京发改委、石景山区政府与首钢总公司、京煤集团共同发起,规模10亿元,旨在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进入现代服务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首钢基金已从一个资金规模仅10亿、员工7名的创始团队,发展成至今资金管理规模近千亿元,穿透投资1000余家创新企业,国内一流的产业基金及资产管理机构。
  “首钢基金创立至今,始终注重将自身投资行为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沈灼林表示,作为首钢集团由钢铁制造业向城市综合服务商转型的排头兵,首钢基金做的每一件事都重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沈灼林表示,经过实践探索与积累,首钢基金逐渐形成“基金+基地+产业”的模式,通过基金将自有资金与外部资金、各方资源注入,主导或助力参与打造产业基地,使得这些生产要素在特定的区域中流动,打通产业的上下游,打造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财务投资收益、区域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与实现。
  2021年,首钢基金通过将在投项目理想汽车的绿色智能工厂协助落户顺义区,促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合作,助力顺义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高效融合发展……事实上,在北京西城、房山、丰台、大兴,以及吉林省、成都武侯区等多地,均有首钢基金推动金融与区域产业深度互动的身影。
  今年伊始,首钢基金又联合通州区发起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引导基金,总规模50亿元,采用“母基金+直投”的模式,为北京副中心智能制造、信息科技与医疗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本支持。
  “当前,首钢基金已形成股权投资、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与管理和产业整合三大业务板块,能更加深刻践行‘基金+基地+产业’的生态发展模式。”沈灼林说。
  据了解,在股权投资方面,首钢基金管理250亿元的政府产业基金,通过直投项目及母基金投资等,打造出独特的价值链与生态圈;在基础设施不动产方面,管理着总规模350多亿的园区基金、Pre-REITs基金、战略配售基金等多元化基金,形成“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资产运营+REITs发行”的闭环体系;在产业整合及运营方面,在停车、医疗、城市空间等领域,形成了投资并购、资产运营、价值提升的循环模式。
  坚定走产业赋能投资之路
  近年来,首钢基金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逐步提高,在北京市最新市级政府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中位列第一,并获得福布斯中国最佳PE30强,以及连续多年获得清科、投中等第三方机构大奖。首钢基金发展的密码是什么?
  “首钢基金由小到大,并非一日之功,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北京市政府、首钢集团一路以来的大力呵护和支持。”沈灼林说。
  据介绍,2014年对于首钢基金来说,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彼时首钢总公司在北京市政府支持下,全资注册成立首钢基金,负责管理北京市政府和首钢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200亿元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这成为首钢基金未来发展的基石。此后,首钢基金通过多元化、市场化方式引入中国人寿、日本欧力士、新加坡金鹰等海内外知名投资机构,逐步走上市场化职业投资人道路。
  “若从方法论角度而言,首钢基金坚持‘低频、大额,不赋能、不投资’的投资理念,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创新创业,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始终坚持与实体产业一起成长。”沈灼林表示,低频让我们决定投资的项目并不多,但这背后需要大量考察和研究,恰恰这一模式决定我们看准之后将大股比下注,并为其带去产业赋能。
  2016年,首钢基金在理想汽车B轮融资时介入,并连续三次追加投资金额,累计达到7亿元。在此期间,从引入外部资金、对接零部件供应商到汽车交付后推广,以及协助总部和研发基地落户顺义,首钢基金给予理想汽车全方位、全链条的资源助力。六年时间内,理想汽车实现从零到市值百亿的飞跃,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
  “回头来看,首钢基金一直以投资业务为核心,联合体系内各板块业务,对被投企业提供从资本端、建设端、运营端、服务端全链条赋能与服务。同时,能连接外部的生态伙伴,形成更多样化的产业服务,共同构筑起产融结合的大生态。”沈灼林说。
  坚守市场化“投资+运营”
  事实上,作为北京市政府出资的产业基金第一大市场化管理人,首钢基金能够迅速发展壮大并取得社会高度认可,与其专业化、职业化的运作方式密不可分。
  “首钢基金依托首钢集团资源,深度链接产业生态,积累了丰富的基金投资及管理经验,以长期投资价值为导向,在基金管理人的筛选、投资、投后管理、赋能和退出等方面形成了母基金业务的深度思考和系统打法。”沈灼林说。
  投后管理作为“募投管退”中间环节,是一项严谨、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在如今白热化的股权投资市场,逐渐成为PE/VC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首钢基金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投后管理体系。
  “首钢在投后管理中实行投资经理终身负责制,设有项目风险金抵押和跟投机制,以确保投资经理能持续跟踪负责,从而达到从投前到投后一体化管理。”沈灼林表示,我们定期也会对在投项目进行总结复盘,按稳定、可疑、警示、风险四级风险等级进行评价,对于不同评级项目及时采取不同处理举措,最大程度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对于间接投资的FOF类基金,首钢基金投后管理主要通过是密切跟踪、现金分红、估值管理、穿透验证等方式,以审慎的眼光评价基金的投资组合,将投后管理服务做实做细。”沈灼林说。
  与此同时,作为以投资价值为导向的母基金投资人,首钢基金也体现出极强的配置思路,过去十年间,首钢基金挖掘出众多极具增值空间的高潜力基金管理人进行深入的产业合作及赋能。下一阶段,首钢基金布局的重点领域在哪?
  “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沈灼林表示,每个时期都有主导的新兴产业,比如十年前的互联网,如今的新能源产业链,以及未来亟待突破的“卡脖子”的硬科技领域。首钢基金将以服务首钢集团转型发展为重点,从基金平台向新产业投控平台战略转型,做好中国“硬科技”创新背后的推手,继续彰显“国资基金”的责任与担当,让“首钢”百年品牌历久弥新。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高端访谈】彰显“国资基金”责任与担当——专访首钢基金行政总裁沈灼林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